慈 中 新 闻

聚焦学生深度学习,培养高阶思维能力——2024年慈溪中学、衢州二中、富阳中学“理化生”校际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圆满落幕
日期:2024-12-17 访问人数:446

       在“新课程·新教材”的双新教学背景下,为深入推进课堂改革,全面落实“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切实达成提质增效之目标,并加强校际之间的教学教研交流合作,慈溪中学、衢州二中、富阳中学联合举行了“理化生”校际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此次活动于2024年12月6日和7日如期开展,旨在通过多维度的教学交流与探讨,深入推进新课程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落地,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与教学能力。本次校际课堂教学研讨活动采用同课异构的教学模式,省内外兄弟学校积极参与,全体教师在观课评课活动中探索思维课堂的有效教学策略,在专题报告中学习先进高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物理学科

       物理学科由衢州市第二中学韩硕老师、慈溪中学岑亮老师、富阳中学周良老师进行《互感和自感》这一课题的课堂展示并进行教学设计分享,最后由学科专家吴磊峰老师做主题报告。

一、课堂剪影

       第一节课由衢州市第二中学韩硕老师进行课堂展示。韩老师用不相连的线圈连接手机和扩音器,使扩音器发出声音,应用这个小实验使大家直观的感受互感现象。之后又使用自制的透明盒无线充电器,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互感的应用。在后续自感的讲解中,应用传感器分析了通电和断电过程中电路电流的变化,并应用理论对该现象进行了深入分析。韩老师的课堂实验多样,讲述清晰,引人思考。 

1.jpg

韩老师课堂展示

       第二节由慈溪中学岑亮老师进行课堂展示。岑老师先用一个互感的小实验引入了本课,在电路中加入小灯泡使实验现象变得直观。在自感部分,让同学们自主探究,设计实验来检验感应电动势的存在以及观察对电流的影响,并引导同学们应用电磁感应规律分析解释上述实验现象。岑老师的课堂通过模型建构,科学推理,深化知识点的理解,将实验与理论相结合,逻辑清晰,令人回味。

2.jpg

岑老师课堂展示

       第三节课由富阳中学周良老师进行课堂展示。周老师应用了两个小实验让学生们体会了互感与自感的应用。并进一步对千人震的实验进行了改进,让学生们切身体会了断电自感的存在。从事物的两面性出发,解释互感的应用与防止。周老师的课堂内容详实,条理清晰,给学生们和老师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3.jpg

周老师课堂展示

二、评课研讨

      课堂展示完毕,三位老师分别从课标解读、教学设计思路、设计巧思等方面展开分享,随后,由三校资深教师对三位老师精彩纷呈的课堂展示进行细致点评,可以感受出授课教师与评课教师认真负责,引人思考。

三、专家指导

      本次活动特邀嘉兴教育学院学科教研处处长并兼任嘉兴市高中物理教研员、正高级教师——吴磊峰老师进行活动分享。吴老师从新教材教学中的科学思维与思考、新教材教学中的物理模型与建构,两个方面出发,分析解读了新教材教学中科学思维素养与落实,从模型建构、科学推理、科学论证、质疑创新几个要素,以《互感和自感》一课为例,说明了科学推理的教学与思考过程。本次讲座令在座教师受益匪浅。

4.jpg

吴老师讲座

化学学科

       化学学科的课题为《配合物》,由衢州市第二中学梁培培老师、慈溪中学段洁老师、富阳中学郭鸿成老师进行课堂展示。

一、课堂剪影

       第一节课由衢州市第二中学梁培培老师进行课堂展示。在梁老师的课堂上,一场关于化学知识的探索之旅正在展开。梁老师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内容,以“探秘配合物”为主题,将课程分为四个任务,逐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配合物的结构、形成与转化。课堂上,梁老师通过提出一系列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如“硫酸铜溶液中呈现蓝色的微粒是什么”“分析H+和H2O是如何形成化学键的”等。这些问题线与知识线、素养线紧密结合,不仅让学生掌握了配合物的概念、形成条件和转化过程,还培养了他们的宏观辨识、微观探析、证据推理等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梁老师的教学方法新颖且富有启发性,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再通过知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最后通过素养培养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这样的课堂展示,不仅展示了梁老师扎实的教学功底,也体现了其对教育教学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相信在梁老师的教导下,学生们将在化学的海洋中畅游,收获更多的知识和成长。 

5.jpg

梁老师课堂展示

        慈溪中学的段洁老师从“鲎的血液为什么是蓝色的?”这个问题开始引入,瞬间就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力,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随后,段老师通过提问等形式带领同学们思考并分析了配位键的形成过程。之后,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实验初步认识了配位化合物。段老师引导同学们自己动手写出转化中反应平衡常数的表达式并进行简单计算,更好地帮助同学们理解了配位化合物的转化。之后,段老师介绍了配位化合物的应用,比如鲎试剂可以更加准确、快速地检测出细菌内毒素,在电镀铜的时候加入氨水制成铜氨溶液可以使得镀层光亮等等,还介绍了两位在配位化学领域做出贡献的我国化学家。段老师的课程内容丰富,深入浅出,充分调动了同学们学习和思考问题的积极性,让每一位同学和在场的老师都学习到了很多。

6.jpg

段老师课堂展示

        富阳中学郭鸿成老师进行了第三节课堂展示。郭老师以胆矾晶体变色实验切入,加热胆矾由蓝变白,加水复蓝,抛出“该过程是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的问题,激起学生探索欲。郭老师借晶体 X 射线衍射剖析其结构,引导学生思考Cu与O成键依据,由此引出配位键概念,并明确[Cu(H2O)4]SO4·H2O中配位数及配位离子的空间构型。接着探究铜氨离子,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深入领会配离子构成要素,接着郭老师引领学生从NH3孤电子对解析其与 Cu2+成键缘由,并借氨水溶液实验对比NH3与H2O配位能力。最后,聚焦Cu与Cl的配合物,分析CuCl2溶液中的平衡,探讨[CuCl4]2-构成及Cl-配位特性,深入解读 CuCl2·2H2O 晶体结构与颜色成因,并对比了Cl-与NH3对Cu2+配位能力差异。整堂课逻辑严密、环环相扣,郭老师以扎实学识、精妙设计,将抽象知识具象化,激发学生探索热情,为学生构建起系统的配合物知识体系,助力其化学素养稳步提升,为后续化学学习筑牢根基。

7.jpg

郭老师课堂展示

二、评课研讨

        配合物教学课堂展示圆满收官,三位授课教师进行教学自评。从精准剖析课程标准,到匠心独运规划教学设计思路,再到独具慧眼挖掘巧妙构思,处处彰显诸位教师备课期间的呕心沥血与精研细磨。三位点评教师以敏锐视角、专业洞察,深度挖掘教学展示亮点,精准剖析改进方向,为配合物教学注入崭新活力,有力推动教学质量攀升新阶。

三、专家指导

       本次活动特邀浙江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李晓明老师进行题为“深化知识理解,应对高考变化”的讲座分享。在讲座开始,李晓明老师提出了几点教与学的建议,从教的方面,我们要紧扣课程标准,研究高考试题;聚焦核心概念和原理,夯实学科基础;强化学科思维,提高复习效率;重视实验教学,全面提升实验能力。从学的层面,要科学制定“二考”复习目标与计划,不断优化知识结构和认知思路;要基于事实与证据,不断提升解题方法和思维能力;要落实基础,规范答题,不断提升化学用语的表达能力。之后,李晓明老师从几个具体的知识点展开,结合高考真题、书本上的内容与部分优秀模拟题为我们详细地阐述了如何挖掘教材内容,如何精选试题,在不同的情况下要用不同的理论解决问题,如何将各部分的知识点融会贯通,将化学的知识串联起来。李老师的见解犹如教育领域的一座灯塔,穿透层层迷雾,深刻地揭示了教育本质与核心内涵。其见解之深邃,论证之严密,展现出了对教育理论与实践全方位的精准把握,为我们提供了极具价值的思想指引。

8.jpg李老师讲座

 生物学科

       生物学科活动由慈溪中学陈忠翰老师主持。来自慈溪中学的秦泽余老师、富阳中学刘素霞老师和衢州二中楼璇老师对选择性必修二第三章生态系统进行了单元教学的展示,充分展现了3位老师优异的教学能力。

9.jpg

陈老师

一、课堂剪影

       第一节课由慈溪中学秦泽余老师进行课堂展示,主题为“生态系统是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的一个整体”。秦老师以浙江省青田县稻鱼共生系统为背景,围绕核心问题“稻鱼共生系统对比传统水稻生态系统存在哪些优势”,对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生态金字塔和应用等知识进行了复习。通过情境的设置,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10.jpg秦老师课堂展示

       第二节课由富阳中学刘素霞老师主讲,主题为“生态系统通过自我调节保持或恢复相对稳定的状态”。刘老师以杭州西湖生态环境治理为情境引入,首先引导学生分析生态系统保持稳态的基础,即生态系统成分的完整性和营养结构的复杂性。随后,刘老师紧紧围绕生态系统成分、营养结构以及生物种间关系,组织学生探讨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以及生态系统修复的方法,进而促进学生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11.jpg

刘老师课堂展示

        第三节由衢州二中楼璇老师进行课堂展示,主题为“保护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课堂伊始,楼老师利用小程序,计算课代表一天的碳排放,瞬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接着楼老师以宁波梅山湾生态修复为情境,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探究梅山湾出现生态问题的原因、修复方案的核心措施以及其中的生物多样性价值。最后楼老师引导学生构建单元概念图,并对高考真题进行分析。教学环节层层深入,丰富的活动充分激发同学们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12.jpg

楼老师课堂展示

二、评课研讨

        课堂展示完毕,3位老师分别从课标解读、教学设计思路、设计巧思等方面展开分享,从中可再次感受到3位老师在备课过程中的认真付出和精心准备。随后,富阳中学余鹏军老师、衢州市第二中学聂晓莹老师、慈溪中学郑芳君老师对3位老师精彩纷呈的课堂展示进行细致点评,将本次活动引向高潮。

13.jpg

余老师点评

14.jpg

聂老师点评

15.jpg

郑老师点评

三、专家指导

        本次活动特邀浙江省资深教学专家——周业宇老师进行主题为“深度学习——高中生物学高质量课堂的实践探索”的讲座分享。周老师基于“深度学习”的时代背景提出教师应致力于实现深度教学。讲座从深度学习的内涵和实践两方面进行展开。周老师指出,深度学习的“深度”包括对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分析、评价和创造。因此,深度学习的过程应包括:明确知识类型、确定学习程度、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和设计教学评价这六个过程。随后,周老师还从学习目标、学习过程、学习结果等方面,分享了具体的实践方法和建议,见解独到深刻,使在场的教师受益匪浅。

16.jpg

周老师讲座



Copyright © 2022 浙江省慈溪中学 浙ICP备05058341号-1
地址: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白沙路街道文蔚路59号
电话:0574-58998970
邮箱:cxms@vip.163.com

微信公众号